中国外汇管制之发展史
中国外汇管制的发展史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建国初期:封闭式体系
1949年至1978年,中国的外汇管制以封闭式体系为主。在此期间,外汇管制主要表现在进出口管制、外汇收支平衡等方面。这一阶段的外汇管制,体现了当时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旨在维护国家的外汇独立和自主性,以利于国家经济的自主发展,并尽可能抑制对外贸易的依赖。
改革开放初期:外汇管制的松化和放宽
1979年至1994年,中国的外汇管制开始松化和放宽。这一阶段,外汇管制放松与否决权下放到省一级,政府管理外汇汇率也由单一的固定汇率制过渡到双重汇率制和统一汇率制 。这一阶段的外汇管制是为促进经济发展,实施出口导向型战略而采取的权宜之计。
金融危机时期:政府加强对外汇的控制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的外汇管制进一步加强。这一阶段,政府对外汇的控制主要表现在严格的外汇管制、外汇风险规避和外汇储备累积等方面。这一阶段加强外汇管制的目的,是为了维护金融秩序,并避免危机蔓延到中国。
危机后时期:政府逐渐放松对外汇的控制
2003年之后,中国的外汇管制逐渐放松。这一阶段,政府对外汇的控制主要表现在进口取代、出口多样化等方面。这一阶段放松外汇管制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经济增长,并降低外汇风险。
中国外汇管制的现状
目前,中国的外汇管制已逐步从封闭式体系转向开放式体系。开放式体系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汇率为主要调控手段的主动干预体系。
目前,中国外汇管制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外汇汇率方面
目前,中国的外汇汇率制度是以人民币汇率市场化为主,以汇率为主要调控手段的主动干预体系。这一阶段的外汇汇率制度,体现了政府的宏观调控与市场经济的自由发展之间的平衡。
外汇收支方面
目前,中国的外汇收支管理制度是以收支平衡为主,以进出口调控为辅助的外汇收支管理制度。这一阶段的外汇收支管理制度,体现了政府的宏观调控与市场经济的自由发展之间的平衡。
外汇储备方面
目前,中国的外汇储备管理制度是以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为主,以多元化、分散化、制度化为辅助的外汇储备管理制度。这一阶段的外汇储备管理制度,体现了政府的宏观调控与市场经济的自由发展之间的平衡。